“三八”国际妇女节到了,化妆品消费涌起热潮。借节日之势,美容美发机构、线上线下商家纷纷推出优惠活动,为保障广大女性用妆安全,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科学理性安全消费。
观察产品性状。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产品和接受服务,注意查看其在经营场所是否展示《营业执照》。除严格按照说明书需要专业人员调配的产品外,严禁经营者自行配制化妆品。对于一盒产品供多人使用的情况,应观察所使用产品是否有变色、变味、油水分离或长霉斑等现象。若化妆品保存不当,即使没有过期也可能变质,不可继续使用。
查看标签内容。接受服务前,应注意查看其服务场所内显著位置是否展示有产品的销售包装。使用产品前,应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使用期限、使用方法以及安全警示。选择产品或接受服务前,应查看化妆品是否有中文标签、标签信息是否完整。化妆品标签内容应包括:中文名称、备案人/注册人的名称和地址、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生产许可证号(进口产品应标注境内责任人名称和地址)、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成分、净含量、使用期限、使用方法及其他应当标注的内容。特殊化妆品还应查看是否标注产品注册证书编号。化妆品小样作为最小销售单元也应当有中文标签,对于净含量不大于15g或15ml的小规格包装产品,应当查看其是否在可视面标注产品中文名称、特殊化妆品注册证编号、注册人或备案人名称、净含量、使用期限等信息。
核实产品信息。同一商标名的化妆品,若色号、色型、香型或曲直度、防晒值等不同,则属于不同产品,需要有不同的产品文号。消费者在美容美发机构接受服务前,要注意化妆品须遵循“一号(文号)一品(产品)”原则。消费者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或化妆品监管APP查询化妆品注册备案情况。
警惕虚假宣传。不轻信“纯植物”“纯天然”“100%见效”及承诺见效期限的广告宣传;不接受美容美发机构提供的带有医疗术语、宣称有治疗功效的化妆品服务。警惕宣称“刷酸”“换肤”“药妆”“干细胞”“快速美白”“医学护肤”“量子护肤”“治疗湿疹”“促进睫毛生长”的化妆品。
防范不良反应。消费者使用化妆品,如出现皮肤瘙痒、红肿、毛发损害、甲损害、皮肤色素异常、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如症状未缓解请及时到医院就诊。鼓励消费者通过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或“苏妆go”微信小程序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信息。
谨记消费维权。消费者接受美容、美发、美甲、化妆品等服务时,要注意索要发票和保存电子购物凭证,核对内容并妥善保存。相关美容美发机构在经营服务中使用化妆品应当依法履行化妆品经营者义务。消费者如怀疑使用了假冒伪劣化妆品或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化妆品,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
据了解,2023年,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共组织抽检化妆品50批次,抽检类别覆盖防晒类、洗发护发类、染发类、祛斑美白类四个大类和儿童化妆品保湿、防晒两大类,涉及珀莱雅、自然堂、屈臣氏、施华蔻、高姿等品牌,合格率98%,发现1批染发类化妆品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