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打击问题水产品“百日攻坚”行动,加大检测、执法、保障力度,全面提升我市重点问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市“七条鱼”省级风险监测合格率由6月份83.3%上升至7月份98.1%,监督抽检合格率由3月份92.31%上升到8月份96.9%。
建立“三检联动”体系,严把质量准入关。以检测准入为核心,建立市场自检、快检中心复检、监管部门法检的“三检联动”体系,实现批发市场、重点品种、入市批次“三个全覆盖”。监管部门提供快检仪器,推动全市9个水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快检室,对无质量合格证明的“七条鱼”实行自检“探雷”,合格方可入市销售。检测仪器与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对接,检测信息实时自动上传,不合格信息全网预警。市县两级快检中心实行24小时抽检监测,每天在凌晨、晚间市场交易时间对批发市场进行抽检,每周对零售市场实现全覆盖抽检,复核市场自检结果,注重比对“排险”。在快检数据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开展水产品专项监督抽检,对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分别实行周周检、双周检,注重定向“除患”。截至8月18日,市场自检219 批次,合格率100%;快检中心快检317批次,合格率98.54%;监督抽检247批次,合格率96.9%。
建立“四个合作”机制,扎牢执法检查网。以案件查处为核心,建立部门联合执法、市县协同办案、信息通报共享和每周交流会商等四个工作机制,推动“五个到位”全落实。市、县均成立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安三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专班,人员到位。每周召开“百日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本周联合执法主题,会商到位。根据每周执法主题,市县联动,查处到位。出台《关于落实制售假劣肉制品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中进一步加强“两法衔接”工作的意见》,全面起底问题线索,深挖彻查相关案件,案件移送到位。实行市场统一索取票证、统一保管票证、统一检测项目、统一销售单据,市场规范到位。同时,落实挂钩联系制度,每周对县、镇两级开展一次下沉指导,推动落实查验凭证、索证索票等各项制度。落实晨检夜查制度,每天对9个水产品集中交易集散地全覆盖检查,将多批次法检不合格水产品来源地江西、广东、江苏南京和高邮等地列为“高风险地区”,予以重点关注。截至目前,检查水产品经营户1128家,发现问题63个,立案查处16起,向公安机关移送违法犯罪线索10条。
建立“四大保障”机制,夯实攻坚硬支撑。加强组织保障。印发行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实行“日会办、周调度、月报告”机制,先后发布典型案例3个。加强能力保障。在对市场快检人员集中培训基础上,根据市场快检人员变动实际,及时到市场开展点对点业务培训,保证市场快检工作不脱岗,已累计培训53人次。加强经费保障。从预算中调剂经费,购买快检仪器和试剂,增加监督抽检批次,开展整治宣传。加强考核保障。将重点问题水产品案件查办数量和质量作为市对县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指标。
通过实施检测准入,我市“七条鱼”合格率显著提高。下一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纵深推进水产品“百日攻坚”行动,严厉查处问题水产品,将不合格水产品拒收在淮安市场门外,取得一批群众可感知的集中整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