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健康福祉,同时也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针对辖区内抽检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积极展开技术帮扶,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精准化施策、协同化推进、长效化赋能”的工作模式,有效推动了企业从“不合规”向“强管理”的转变。
精准施策,“一企一策” 打通整改堵点。通过“三摸三定”方法,实现精准突破。一是摸透问题根源,定准帮扶重点。对不合格企业开展“全链条摸底”,细致排查生产流程、管控漏洞及人员短板,建立详尽的“企业问题清单”,杜绝帮扶流于形式。二是摸准企业需求,定实解决方案。针对不同企业规模和痛点,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对于小型企业,重点指导实施“低成本改造”,如优化车间布局、规范添加剂使用等;对于中型企业,则聚焦“技术升级”,如调整检测参数、配备检验设备等措施,避免“大投入、难落地”的方案。三是摸清整改进度,定严跟踪机制。通过建立帮扶台账,对整改难点实施动态调整,并对整改后生产的产品进行跟踪抽检,确保产品在抽检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以保障整改效果切实落实。
协同联动,“三方合力”提升帮扶效能。创新构建“监管部门+技术专家+行业协会”的三方联动模式,形成强大的帮扶合力。一是监管部门“搭平台”,打破沟通壁垒。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一方面协调企业积极配合帮扶,如提供生产记录、开放车间等;另一方面对接资源,如协助联系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展“你送我检”活动,有效解决“企业不配合、资源难觅”的难题。二是技术专家“解难题”,提供专业支撑。构建“工艺+检验+管理”复合型专家团队,避免“单一领域指导不全面”的弊端。三是行业协会“传经验”,促进同行互助。借助行业协会,组织帮扶企业与辖区内行业标杆企业开展“对标学习”活动,使企业“看得见、学得会”,有效避免“闭门整改、思路受限”。
长效赋能,“授人以渔”,杜绝问题反弹。秉持“帮扶一次、赋能长久”的原则,从“解决当下问题”逐步转向“构建长效机制”。一是着重建章立制。协助企业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覆盖原料验收、过程控制、检验留存等各个环节。同时,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会用制度、会管制度”。二是注重人才培养。实施“分层培训”策略,针对负责人讲解法规与责任,针对质检员传授实操技能,针对一线员工教授风险防控知识。同时,建立“专家微信群”,实时解答企业日常疑问,确保企业“遇到问题有人帮、掌握方法自主解决”。三是协助搭建平台。联合高校及检测机构共同构建“食品安全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长期的检验支持与工艺升级咨询服务。
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技术帮扶等举措,助力企业优化工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确保出厂检验环节的质量,减少多批次抽检不合格的情况。自2024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帮扶企业23家,组织专家团队对19家企业进行实地技术指导,提出31条合理化建议。同时,为52家小微企业和近百家小作坊提供产品免费检验服务563批次,使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提升3.1%,同时该项工作也被省市场监管局评为2024年全省食品抽检揭榜挂帅创新创优十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