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工作动态
新闻动态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政声传递

市市场监管局“四链”同筑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时间:2025-09-18  来源:食盐与餐饮监管处   字号:[ ]


秋季新学期伊始,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四链”同筑,加强校园餐食品安全全链条治理,筑牢秋季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切实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锁定“准入链”,全链条闭环管理。

部门联合行动。与农业农村、教育、公安、卫健等部门协调联动,建立校园餐“源头一张网”监督管理体系,保障淮安本地大米、蔬菜、畜禽等食用农产品校园供给,为“校园餐”提供丰富的食用农产品。

加强监督检查。对学校食堂供货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保障供校食材质量安全。对接全市8家校园食材集采统配平台快检系统和索证索票系统,指导平台快检室规范建设和常态运营,对重点食用农产品进行批批检并实时上传检测结果,全面推行电子“壹票通”随货流转,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强化供应管理。加强校园食材配送环节管理,配送车辆安装监控、温控和定位设备,保证食材的新鲜与安全。健全校外供餐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学生餐营养、质量监测指导,鼓励校外供餐企业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智慧管理方法,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校园餐质量安全。

升级“智慧链”,全过程智慧管控。

推广色标管理。导入《淮安市餐饮服务色标管理视觉识别系统》,从标识、人员、设备、工具等八个方面,以颜色定标准,以标准促规范,直观标识区分使用指定工具进行相应食品加工操作,降低交叉污染风险,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加强智慧管控。在驻淮高校推广“人脸识别+体温+手部”AI晨检,发现异常自动锁定工号,发出预警,禁止进入厨房加工区域。针对高校食堂风味档口多、食品种类多、留样管理难的特点,鼓励使用“智能留样冰箱”,实现留样品种自动识别、留样标签自动打印、温控异常自动报警、留样分量不足自动提示等功能,有效规范食品留样。全面实施“互联网+AI明厨亮灶”,梳理全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情况,升级淮安市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功能,确保学校食堂视频监控应进尽进、尽数预警,对未穿戴工作衣帽、玩手机、有害生物出没等7类涉嫌违规情形实现AI实时预警,分级提醒,及时排除风险隐患。

拧紧“责任链”,全主体压实责任。

行政许可环节。明确区分学校食堂自营、委托经营、承包经营、校外供餐等不同经营方式,动态梳理完善“一校一档”,明晰“业态标签”,实时归集许可关键信息,做到学校食堂“许可一户、建档一户、更新一户”,实现底数清、情况明、责任可溯,为后续风险分级、精准监管和智慧治理提供“活地图”。

日常监管环节。全面推行食堂分类、风险点分级、监管分等的“三分监管”模式,分类压紧压实学校主体责任。推行“零距离、近距离、远距离”三个等级的监管,分别以红、黄、绿三色亮牌管理,监管等级动态调整,采取不同的监管频次进行监督指导。

日常管理环节。实施风险点“高、中、低”三级管控。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从“主体责任及基础风险清单”“动态风险清单”两个维度,指导学校食堂根据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契合自身的《食品安全风险清单》《食品安全风险自查清单(记录)》《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清单》等“三项清单”,将风险点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将高风险点及管控措施、责任人在对应点位公示并每天检查,中低风险点轮流检查,一周实现全覆盖。

夯实“共治链”,全社会共治共享。

师生“随手拍”。探索运用“校园食安•码上回应”的方式,在驻淮高校食堂张贴“校园食安码”,师生扫码即可上传问题照片,反映食品安全问题,学校24小时内核查反馈。设立“市监食安岗”,在全市672所中小学幼儿园门口张贴公示牌,告知岗位责任单位、责任人、联系电话、学校食堂接诉即办二维码、“你点我检”二维码等信息,实现师生家长“一键投诉”“实时查询”“个性化检测”,切实提高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的便捷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家长“云监工”。中小学、幼儿园家长每日轮值进校参与学校食堂进货查验,监督食材采购、查验、索证索票等环节,线下体验监督食堂日常管理工作。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家长可通过“智慧市监”手机端,即时查看学校食堂后厨视频画面,线上参与校园餐监督共治。

媒体“直播查”。持续开展学校食堂你我同查工作,每学期开展“逢十”专项直播检查行动,社会公众可在线参与直播检查互动,通过镜头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曝光警示违法违规问题,切实增强校园食品安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