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区分企业信用类别,突出监管重点,实施差异化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高监管质效,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政策引”,建立信用合规指引。发布《淮安市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引》,与市国资委、工商联联合开展试点工作,对80余户重点国有企业开展信用合规建设培训,引导经营主体诚信自律。
“信用修”,帮扶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印制发放《市场主体信用服务手册》和《信用修复指南》5000余册。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企业通过短信、QQ、电话等方式实施“点对点”提醒,发送短信1000余条,QQ、电话指导信用修复问题咨询1600余次;简化企业信用修复流程,开设信用修复“快速通道”,做到快速受理,快速核准。2024年,全市完成信用修复企业1039户、个体工商户36172户。
“分类管”,经营主体信用风险自动分类。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按照风险低、一般、较高、高将企业自动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差异化抽取检查对象,降低A类企业抽查比例和频次。2024年全市各监管部门应用风险分类结果开展双随机抽查任务1355个,抽查企业总数10520户,其中,抽查A类企业问题发现率6.2%,抽查D类企业问题发现率46.4%,双随机监管的精准性、靶向性和有效性以及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得以大幅提升。
目前,“信用+双随机”差异化监管已取得初步成效,对守信企业切实减少抽查比例和频次,做到“无事不扰”,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